中国四大创新技术,90%肿瘤患者竟不知!

被忽视的抗癌之光


在与癌症这场残酷的较量中,全球无数患者和家庭都在黑暗中苦苦探寻希望的曙光。当我们的目光常常被国外的医疗技术所吸引时,却不知,在国内,一场抗癌技术的革新正在悄然崛起,并且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前沿。令人惋惜的是,有数据显示,90% 的肿瘤患者竟然还不知道,中国的四大创新抗癌技术已然领跑全球,它们就像被隐藏在云层后的璀璨星辰,亟待被更多人知晓 。


技术一:CAR-T 疗法,实体瘤治疗的新方法

CAR-T 疗法,全称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疗法,堪称癌症治疗领域的一颗璀璨新星。它的原理犹如一场精妙的细胞编程,从患者体内提取 T 细胞,这一过程就像是在人体的免疫大军中挑选 “潜力士兵” 。接着,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为这些 T 细胞安装上特制的 “导航系统”—— 嵌合抗原受体(CAR),使其能够精准识别并高效杀灭肿瘤细胞。改造后的 T 细胞就如同被赋予了超能力,在体外大量扩增后回输到患者体内,如同训练有素的特种兵深入敌军阵营,对癌细胞展开致命攻击。

长期以来,CAR-T 疗法在血液肿瘤治疗中成绩斐然,为众多白血病、淋巴瘤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。而中国研究人员并不满足于此,勇攀高峰,在靶向实体瘤的 CAR-T 疗法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,成功打破了实体瘤治疗的僵局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研究成果令人瞩目,在一项针对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试验中,采用靶向 GPC3 蛋白的 CAR-T 细胞疗法,让两名合并下腔静脉癌栓,其中一名还伴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,在接受局部治疗联合 CAR-T 细胞输注后,奇迹般地实现了无瘤生存超过 7 年。要知道,肝癌发病和死亡人数在全球占据相当高的比例,合并脉管癌栓的肝癌患者预后极差,传统治疗手段下中位总生存期极短,而这一成果无疑为晚期肝癌患者点亮了一盏希望之灯 。

还有一位晚期肝癌患者邹医生,原本生命进入倒计时,癌细胞已发生肺转移,常规生存期限仅 3 - 6 个月。但他幸运地接受了 CAR-T 疗法,经过 5 个月的治疗,体内癌细胞开始变性坏死、液化,肝脏原有的三个癌灶被完全液化吸收,最终成功战胜病魔,重返工作岗位。这不仅是他个人的重生,更是 CAR-T 疗法在实体瘤治疗领域的有力见证 。


技术二:TCR-T 疗法,实体瘤治疗的新希望

TCR-T 疗法,即 T 细胞受体基因修饰的 T 细胞疗法,为实体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。它的治疗原理犹如一场精妙的 “细胞编程”,先从患者血液或肿瘤组织中分离出 T 细胞,这些 T 细胞就像是尚未被激活的 “免疫小兵” 。接着,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其进行改造,为 T 细胞装上能精准识别肿瘤抗原的 TCR,使其摇身一变成为 “超级战士”,能够识别并结合 MHC 呈递的抗原,进而激活 T 细胞,促进其分裂与分化,增强对癌细胞的杀伤力。改造后的 T 细胞在体外大量扩增,拥有足够数量后,再回输到患者体内,它们如同训练有素的特种兵,精准地对癌细胞展开攻击 。

与 CAR-T 疗法相比,TCR-T 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,它能靶向更多抗原,不仅能识别细胞表面的抗原,还能识别细胞内的抗原,大大拓宽了治疗范围;而且在体内的存留时间更长,能够持续发挥抗肿瘤作用。在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中,TCR-T 疗法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。2022 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(ESMO)大会上公布的 TCR-T 疗法 ADP-A2M4CD8 治疗实体瘤的 1 期临床试验结果令人振奋。在纳入的多种实体瘤患者中,包括晚期卵巢癌、尿路上皮癌、头颈癌、非小细胞肺癌、黑色素瘤、胃癌等,采用单剂 ADP-A2M4CD8 治疗的客观缓解率达到了 33%,疾病控制率更是高达 81% 。其中,在晚期卵巢癌、尿路上皮癌、头颈癌中,ADP-A2M4CD8 的总体客观缓解率表现更为突出,达到 44%,卵巢癌客观缓解率为 36%(5/14),疾病控制率为 86%(12/14);尿路上皮癌客观缓解率为 43%(3/7),疾病控制率为 86%(6/7);头颈癌客观缓解率为 75%(3/4)。这意味着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在接受 TCR-T 治疗后得到了有效控制,甚至部分患者的肿瘤出现了明显缩小,为这些原本在黑暗中绝望的患者点亮了希望之光 。


技术三:重离子疗法,精准抗癌的国之重器

重离子疗法,是放射治疗领域的 “皇冠明珠”,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。它的原理基于重离子独特的物理和生物学特性,重离子束在穿透物质时,会在射程末端形成一个尖锐的能量峰,即 “布拉格峰” 。在治疗过程中,医生就像精准的 “导航员”,通过精确控制重离子束的能量和照射角度,让 “布拉格峰” 精准地落在肿瘤组织上,实现对肿瘤细胞的 “定点清除”,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。而且重离子的质量和电荷数较大,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时,能够产生更强的电离效应,直接破坏肿瘤细胞的 DNA 双链,使其难以修复,从而更有效地杀灭癌细胞 。

在重离子治疗设备研发上,中国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华丽转身。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,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装置,打破了国外技术的长期垄断 。这一 “国之重器” 的诞生,标志着我国在重离子治疗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,为更多癌症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。依托这一装置,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开展了大量的临床治疗工作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。截止 2023 年 11 月 26 日,经过治疗的 204 例肺癌患者中,24 个月的生存率高达 68.65% 。这一数据远超传统放疗的效果,让肺癌患者看到了战胜病魔的曙光。

曾经有一位 65 岁的肺癌患者李大爷,被确诊时肿瘤已经较大,且位置靠近心脏大血管,手术风险极高,传统放疗效果也不理想。在绝望之际,他了解到了重离子疗法,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接受了治疗。经过精心的治疗方案设计和精准的照射,李大爷体内的肿瘤逐渐缩小,最终达到了临床治愈。如今,李大爷已经康复多年,生活恢复了正常,他逢人便说重离子疗法是他的救命稻草 。

重离子疗法不仅疗效显著,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。以往,患者如果想接受重离子治疗,往往需要前往国外,高昂的治疗费用加上差旅费、住宿费等,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 。而现在,随着国内重离子治疗设备的普及和技术的成熟,患者在国内就能享受到国际一流的治疗服务,治疗费用大幅降低。以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为例,重离子治疗一个疗程的费用在 20 - 30 万元左右,虽然仍然不低,但相比国外动辄上百万的费用,已经让更多家庭能够承受。并且,越来越多的商业保险将重离子治疗纳入保障范围,“金城・惠医保” 就将重离子治疗纳入其保障范围,报销比例高达 50%,未成年人可享受 55% 的优惠比例,赔付上限高达 50 万元 。还有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携手多家保险公司推出的 “百万医疗 + 重离子就医绿色生命通道” 项目,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经济保障,让更多患者能够有机会接受重离子治疗,重燃生命的希望 。


技术四:紫杉醇生物合成技术,打破垄断的抗癌利器

紫杉醇,被誉为 “抗癌明星药”,在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。它能够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,通过促进纺锤体微管蛋白亚单位的聚合而促进微管的装配,使微管蛋白聚合形成稳定的微管,从而阻止肿瘤细胞进行有丝分裂,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。同时,它还能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,即凋亡,通过激活肿瘤细胞内的凋亡信号途径,使癌细胞内的凋亡因子释放,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。在临床上,紫杉醇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、卵巢癌、肺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,是众多癌症患者的救命稻草 。

然而,长期以来,紫杉醇的获取面临着诸多困境。紫杉醇主要从红豆杉中提取,而红豆杉生长速度极慢,一般成树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,人工种植也非常不易,资源极为稀缺 。并且,紫杉醇在红豆杉中的含量极低,数千棵红豆杉中仅能提取出 1 公斤左右的紫杉醇,治疗 1 个卵巢癌患者至少需要几十克紫杉醇,这使得紫杉醇的产量远远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。不仅如此,最先进的紫杉醇前体巴卡亭 Ⅲ 等的提取技术、核心的红豆杉细胞生产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等,长期掌控在欧美制药公司手中,他们筑起 “专利壁垒”,牢牢掌控着紫杉醇的定价权,使得紫杉醇价格居高不下,一瓶动辄几万元,让很多普通家庭望而却步 。为了治病,患者们不得不卖房、借债,甚至走上网络筹款的道路,却依然难以换来生命的延长 。

面对欧美国家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,中国科学家没有退缩,而是选择迎难而上,决心攻克紫杉醇生物合成的难题 。2021 年,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的闫建斌研究员带领团队,首次绘制出了染色体级别的南方红豆杉高质量基因组图谱,这张图谱就像是一张 “藏宝图”,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。有了这张 “藏宝图”,研究团队综合利用基因组学、代谢组学、生物化学等技术手段,对多个紫杉醇生物合成关键候选基因进行筛选,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验证,终于成功发现了紫杉烷氧杂环丁烷合酶(TOT)和紫杉烷碳 9 位氧化酶(T9αH)这两种关键酶 。这一发现具有重大意义,他们进一步解析了植物中氧杂环丁烷结构形成的催化机制,改变了环氧化物是生成氧杂环丁烷的先决条件的传统认知 。

找到了关键的酶,弄清楚了关键结构的形成过程,接下来就是实现紫杉醇的合成 。闫建斌团队创造性地构建了一种全新的紫杉醇生物合成植物底盘,这个 “底盘” 就像一个 “生产车间”,科学家可以根据需要,把参与紫杉醇合成的各种酶放进这个 “车间”,并通过调整 “车间” 的环境,来控制紫杉醇的生产过程 。经过反复的实验和优化,团队最终成功地利用这种植物底盘,将新发现的 T9αH 和 TOT 酶与其他已知的合成酶组合起来,在植物体内实现了紫杉醇合成路线的人工重构,并成功生成了紫杉醇工业化生产的前体 —— 巴卡亭 III 。

这一成果轰动了国际学术界,长期以来,全球上百个科研团队都在致力于紫杉醇的生物全合成研究,但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。闫建斌团队的这项研究成果,为全球的科学家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,也为中国在紫杉醇合成领域树立了国际领先的标杆 。它打破了欧美国家长期以来在紫杉醇生产技术上的垄断,让曾经高不可攀的 “天价药” 迎来了降价的曙光 。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,紫杉醇的生产成本将大大降低,更多患者将能够用得上、用得起这种救命药,那些因病致贫、因病返贫的悲剧也将逐渐减少 。同时,这一技术还能促进中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,形成以紫杉醇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条,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。从上游的基因研究、菌种培育,到中游的药物合成、制剂生产,再到下游的临床应用、药品销售,一个生机勃勃的产业生态系统正在逐步构建 。并且,通过人工合成紫杉醇,还能摆脱对天然红豆杉的依赖,更好地保护珍稀植物资源,维护生态平衡,促进可持续发展 。



中国的这四大创新抗癌技术,犹如四把利剑,为癌症患者劈开了一条通往希望的道路 。它们不仅是中国医疗科技实力的有力见证,更是无数肿瘤患者在黑暗中坚守的希望之光 。然而,令人惋惜的是,大部分肿瘤患者还对这些前沿技术知之甚少。或许你正在为家人的病情忧心忡忡,或许你自己正处于抗癌的艰难旅程中,此刻,是时候打破认知的局限,去了解这些能够改写命运的创新技术了 。

癌症,不再是无法战胜的绝症;黑暗,终将被光明驱散。希望每一位肿瘤患者及家属都能积极关注这些新技术,不要放弃任何一丝希望 。勇敢地与病魔抗争,我们相信,在不久的将来,癌症将不再令人恐惧,每一个生命都能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。


粤ICP备2024234927号